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清都春霽,寄胡三、吳十一】



蕊珠宮殿經微雨,草樹無塵耀眼光。
白日當空天氣暖,好風飄樹柳陰涼。
 蜂憐宿露攢芳久,燕得新泥拂戶忙。 
時節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謝憶諸郎。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陽(今屬河南)人,中國唐代文學家、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小說家,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拔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 “元白。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 “次韻相酬的創始者。

元稹8歲喪父,少經貧賤。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祕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元和四年(809)爲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曆通州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大和三年(829)爲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最具特色的是豔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緻生動,不同一般豔詩的泛描。悼亡詩爲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成就。他首創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叙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致,爲唐人傳奇中之名篇。後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

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近代學者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譜》。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峯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王維十九歲時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曾說:意思,猶五穀也。文,則炊而爲飯;詩,則釀而爲酒也。好的詩應當像醇酒,讀後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將散文的內容改用詩歌表現出來,決不僅僅是一個改變語言形式的問題,還必須進行藝術再創造。王維這首《桃源行》,正是由於成功地進行了這種藝術上的再創造,因而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得以與散文《桃花源記》並世流傳。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
新樣靚粧,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
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1135),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後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1100223—11261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裏處)。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另外,他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宴山亭》這首詞曾被王國維稱為血書。這首詞是趙佶被金人擄掠北去途中,見杏花而懷念故國的傷懷之作。開頭描繪杏花的形態色彩,接著以杏花的美麗妝飾與天上宮女對比,透過此花,人們能看到曾為帝王、現為囚徒的作者及今日的後宮佳麗憔悴飄零的落魄之態。下闋由上闋寫杏花轉為寫人。題意是北上見杏花,並非專詠物,所以憑寄離恨重重承上啟下。離恨為點睛之筆。借對夢的期待,委婉表達,此刻的作者傷心到連夢也不做了!相思極苦,衷情哽咽,令人不忍卒聽。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走向王維】



一群瞌睡的山鳥
被你
用稿紙摺成的月亮
窸窸索索的驚起
撲翅的聲音
嚇得所有樹葉一哄而散
空山
闃無人跡
只有你,手撫澗邊石頭上的溼苔
啊!都這麼老了
滿谷的春花
依時而萎
天寶十年?十二年?十五年?
生得,死得,閒得
自在得如後院手植的那株露葵
而一到下午
體內體外都是一片蒼茫
唯有未乾的硯池
仍蓄滿了黑色的囂騷
於是,懶懶地,策杖而行
像三里外的水窮處踱去
佇立,迎面看山
看雲,靉靉靆靆地
從你荒涼的額上淡然散去
這時乍然想到一句好詩
剛整好吹亂的蒼髮又給忘了
前些日子,有人問起:
你哪首詩最具禪機?
你閑閑的答曰:
不就是從「積雨輞川莊作」第三句中
漠漠飛去的
那隻白鷺
語畢,一衣襟的紫苜蓿
沿著石階一路簌簌抖落
秋,便瘦瘦地
隨著猶溫的夕陽
閃身進入了你蕭索的山莊
山雨滂沱的日子
校書
坐禪
飲一點點莊子的秋水
或隔著雨窗
看野煙在為南山結著髮辮
偶爾,悻悻然
回想當年位安祿山所執的
種種不甘
一天便這般瑣瑣碎碎地
或立,或坐,或擲筆而起
及至渡頭的落日
被船夫
一篙子送到對岸
院子的落葉一宿無話
晨起
負手踱蹀於終南山下
突然在溪水中
看到自己瘦成了一株青竹
風吹來
節節都在搖晃
節節都在堅持

我走向你
進入你最後一節為我預留的空


洛夫

洛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現受聘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中北大學等大學客座教授。1954年與張默痖弦共同創辦《新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多年。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洛夫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三十七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七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四十多年來評論不輟,英譯本已於199410月由美國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1982年他的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台灣的中山藝文獎。1986年獲吳三連文藝獎1991年復獲國家文藝獎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會贈終生榮譽成就獎章。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首屆國際詩歌獎」。1999年,洛夫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同年被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名列首位。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法惠寺橫翠閣】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吳山多故態,轉折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
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蘇軾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蘇軾


此詞是蘇軾早期酬贈詞中的佳作。詞中多用憶舊和對照眼前孤獨處境的穿插對比寫法,觸目興懷,感想當初,抒寫自己對杭州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在詞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了對友情的珍視,而且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情真意切,詩意盎然,含蓄蘊藉,是此詞的主要特點。

上片前四句追憶熙寧六年作者與友人陳襄(字述古)江村尋春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其時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衫。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故人不見一句,從追憶轉到現實,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他了。

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地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以下三句表明,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游樂的風景勝地——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過片四句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這裡用了個《青箱雜記》中的軼事: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游陝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游,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 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作者借用這一典故,寥寥數語便把昔日自己與友人尋常行樂光景都活現出來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又轉到眼前。此句以詰問句的形式出現,文思極為精巧。詞的結尾,作者巧妙地繞了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 湖中月,江邊柳 ,隴頭雲不是泛指,而是說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在杭州時常游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了。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 ,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 何人二字在這裡得到了落實。一點意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可謂意味深長。


這首詞,今昔對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現得極為恰切、自然,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詞的結尾妙用擬人法,將無情的自然景物賦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詩意地表達出詞人對友人的懷念。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采桑子】




小堂深靜無人到,滿院春風。
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語還慵。
日暮疏鐘,雙燕歸棲畫閣中。


馮延巳

馮延巳(903年-960年)是五代詞人,廣陵人,字正中,一說名延己,但支持延巳的較多。南唐時官至宰相。是後主李煜的老師。《南唐書馮延巳傳》:「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對曰:『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生寒。』元宗悅。」
馮延巳詞風清麗,善寫離情別緒,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被認為開創「以景寫情」的先河,對李煜影響很大。馮延巳、李煜被認為直接影響了北宋以來的詞風。
馮延巳詞於宋初多散佚﹐宋代陳世修輯錄得120首﹐名《陽春集》。但其中雜有溫庭筠﹑韋莊等人的作品﹐據說還有歐陽修之作﹐較為可靠者近百首。在五代詞人中﹐他是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一個。其詩則僅存斷句。
關於馮正中的詞,後人有許多評論。 晚清詞人王鵬運刊刻了馮正中的詞集;《陽春集》,前面有詞人馮煦寫的序文,因為是同姓,馮煦非常推崇馮正中,常稱:「吾家正中翁」,說他上翼二主,下啟晏歐,既增強了南唐詞風的影響,又為晏殊、歐陽修開啟創作之途徑,將馮正中樹為中國詞學發展史轉折期的代表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