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臥看,好深的井啊。
我在井底仰臥看,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像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就像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位佔了循環著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閑蕩著
那町町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閑蕩著
那町町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如流水……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如流水……
鄭愁予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現代詩詩人,出生於山東濟南,籍貫為河北寧河,世襲的軍事家庭出生,爲鄭成功第十五代孫。曾就讀北平崇德中學及北京大學暑期文學班,用筆甚勤,曾發表詩作於北平平民日報、中學生月刊、武漢時報、衡陽力報。16歲出版《草鞋與筏子》,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到台灣。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畢業。曾加入現代派、創世紀詩社,並支持羊令野創辦南北笛詩社。1968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參加「國際寫作計畫」;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後陸續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並曾出任聯合文學社長。2005年,客居美國37年的鄭愁予夫婦落籍金門。
於抗戰期間,鄭愁予隨母親遷徙避難,途中由母親教授古典詩詞。有論者認為鄭愁予的詩有古典的神韻,但他認為自己並沒承繼古典詩文,只是因為他有古典詩人的情操,新詩語言用的是白話文,表現的主題也是來自平實的生活體驗。「愁予」此一筆名典故來自《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及辛棄疾〈菩薩蠻〉:「江晚鄭愁予,山間聞鷓鴣。」
鄭愁予早期的詩有兩大特色:一是心懷故土、家國之情十分濃厚,二是詩文中俯拾可見的流放意識。七○年代以後的鄭愁予,溫婉的詩風依舊,但描述主調略有不同,最主要是流浪情懷不復,變得成熟穩重。在創作技巧方面,長於形象的描繪,使用的語言比較散文化、口語化。楊牧曾論道:「(鄭愁予)以清楚的白話……為我們傳達了一種時間空間的悲劇情調。」七○年代正是鄭愁予赴美深造的年代,他自己曾解釋赴美後詩作語言的節奏感,有逐漸放鬆的傾向:「如果語言越來越急,那麼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急,便會造成一種很緊張和不愉快的感覺,因此要放鬆下來。」
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錯誤〉一詩。曾有人以此詩將鄭愁予詩作的風格歸類為婉約派,亦有人稱他為「浪子詩人」。不過,鄭愁予自認為他的寫作精神和中心,事實上是圍繞著「傳統的任俠精神」、和「無常觀」這兩個主題。能觸及他這兩個中心命題,而對他的詩文進行評論的人實則少之又少。對於創作新詩的竅門,他認為「感性」最重要,他鼓勵年輕人如果要想寫好新詩,就要多讀史書、多讀地理、多聽音樂、多看些展覽,多一些生活體驗,才能使詩作豐富感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